提高干燥過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防治對環境的污染是相輔相成的。據報道、減少一億噸標煤的能源消耗,在我國即可減少6400萬噸CO2和SO4的排放其環保效果^顯著。新“碳稅”(根據礦物燃料燃燒釋放到大氣中的CO2量而定)將進一步促進干燥能效的提高。
新技術的發展必然是以適應性和逐步改進現今的主要設計方法為基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它是以對當代干燥技術的全面了解為基礎的。我們希望在現在做到一些“革命性”的干燥技術--不是基于傳統的干燥方法。隨著全球經濟的競爭愈加激烈,各國有必要增加而不是縮減研究和發展的投資。革新、降低成本、提高能效以及保護環境的技術均需要開發,這不僅僅對干燥作業而言,而且對其他工業過程也如此。
多效節能干燥技術內容;依據熱力學定律;我們認為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在干燥傳熱過程中熱能是從高溫形式向中溫形式、低溫形式轉變。創新發明的干燥傳熱技術使熱能在干燥傳熱過程中得于用高溫熱能、中溫熱能、低溫熱能形式多次利用,解決了干燥設備對熱能僅是一次利用難題,極大降低了干燥設備的熱能耗。
多效節能干燥技術方案;
1,多效節能干燥技術采用組合干燥,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干燥設備串聯使用。
2,在第一級干燥過程中180C度以上的熱空氣進入密封干燥倉的傳熱管對物料進行加熱干燥,由于干燥物料處于可控氣密狀態,其水分汽化溫度在100-110C度,傳熱管內降溫后的熱空氣和干燥倉內的高溫水蒸氣通過引風機移出干燥倉外混合后進入第二級干燥倉。
3,出第一級干燥倉的>110C度的高溫高濕氣體進入第二級干燥倉傳熱管內對物料加熱,由于干燥物料處于可控氣密狀態壓力<60000pa,其水分汽化溫度<85C度,進入第二級干燥倉傳熱管內>110度的高溫高濕氣體中的水蒸氣冷凝釋放汽化潛熱,傳導給物料進行干燥使熱能得到第二次利用。
4,第二級干燥倉加熱管內的中溫氣體經由引風機引出到回風管路進入加熱系統,加熱后循環使用。第二級干燥倉內的85C度飽和水蒸氣經由角狀管出倉用管路和第三級干燥倉加熱管進口連通,由于干燥物料處于可控氣密狀態壓力<25000pa,其水分汽化溫度<65C度,進入第二級干燥倉傳熱管內85C度的飽和水蒸氣冷凝釋放汽化潛熱,傳導給物料進行升溫干燥使熱能得到第三次利用。進入第三級干燥倉加熱管的飽和水蒸氣在降溫冷凝釋放汽化潛熱后的低溫氣體經由真空泵和回風管路連接,進入加熱系統加熱后循環使用。
5,第三級干燥倉內角狀管出口和冷凝器連接,冷凝器和真空泵連接。干燥倉內65C度的飽和水蒸氣經由管路進入冷凝器冷凝后將冷凝水加熱到<50度,中溫冷凝水可用于洗浴、取暖,使熱能得到第四次利用。
6,上述創新發明干燥技術措施使新型干燥設備總能耗是傳統干燥技術設備的20-30%,多效節能干燥技術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在100-200個工作日內收回。